紫外線也有好處?學會與陽光當好朋友
SUMMARY
-
再次複習!紫外線對肌膚的影響
-
曝曬紫外線可促進維他命D生成
-
學會與紫外線「和平共處」的方法
-
重點整理
每年進入三月,紫外線量就會漸漸增加;四月開始急遽攀升,五月時更是接近盛夏等級。許多人一聽到「紫外線」就會聯想到「美肌大敵」,但近年來,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適量日曬的重要性。
本次我們特別訪問了醫師橋本知子,帶大家重新認識紫外線對健康與肌膚的影響,以及該如何與它相處,讓防曬與健康兼得。
再次複習!紫外線對肌膚的影響
橋本醫師指出,地表可接收到的紫外線主要分為兩種:A波(UV-A)與B波(UV-B),而它們對肌膚造成的影響並不相同。
UV-A能穿透至真皮層,長時間累積下來會破壞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,導致肌膚失去彈性與緊緻,進而出現細紋、鬆弛等「光老化」現象。UV-A約佔紫外線總量的九成,波長較長,可穿透雲層與玻璃,因此即使在陰天或室內,肌膚依然會受影響。
UV-B則是讓肌膚曬紅的「急性紫外線」,又被稱為「休閒紫外線」。短時間大量曝曬會造成皮膚發炎、紅腫(曬傷)、或曬黑(曬黑反應),更是斑點與雀斑形成的元兇之一。
紫外線還會加速肌膚乾燥老化。反覆曝曬會使角質層增厚、肌膚粗糙,降低保養品吸收效果,並進一步削弱肌膚屏障,陷入「乾燥—屏障受損—更乾燥」的惡性循環。
想要有效防禦,防曬品是必備武器。防禦UV-A的能力以「PA」等級表示,「+」越多,效果越佳;防禦UV-B的能力則以「SPF」數值顯示,數字越高,阻擋效果越強。橋本醫師提醒,由於地球暖化,紫外線量正逐年增加,建議不僅夏季,最好一年四季、即使在室內,也養成使用防曬的習慣。
曝曬紫外線能促進維他命D生成
雖然防曬很重要,但紫外線對健康也有不可或缺的好處。橋本醫師解釋,紫外線能促進皮膚合成維他命D,雖然透過飲食也能攝取,但約有六至七成是由皮膚合成而來。依地區與季節不同,每天約需30分鐘的日曬才能滿足需求。
維他命D在人體中扮演多種角色,其中最重要的是協助鈣質吸收,維護骨骼與免疫健康。然而,現代人普遍存在維他命D不足的情況,除了因愛美而過度防曬外,也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。例如:
-
外出機會少、長時間宅在室內
-
工作或活動多在室內進行
-
運動習慣以室內為主
-
網購取代實體購物
-
夜班工作或作息偏夜型
-
工作地點與捷運站相連,幾乎不需日曬
-
夏季外出時全身防曬裝備(陽傘、帽子、墨鏡、口罩、長袖、手套)
如果日常幾乎沒有曬太陽的機會,就很可能缺乏維他命D。
學會與紫外線和平共處
既要避免肌膚傷害,又要確保健康所需的維他命D生成,該怎麼平衡?
橋本醫師建議,可選擇不影響維他命D合成的防曬品;若無法購得,可至少確保臉部做好防護,並在日曬後補充具抗氧化作用的維他命A與維他命C。由於維他命D的生成主要依賴UV-B,因此可選擇SPF較低、PA較高的防曬作為折衷方案。
若因作息或健康原因無法曬太陽,也可藉由營養補充品來維持足夠的維他命D攝取量。建議每日攝取2,000~3,000 IU。例如,「Lypo-C 維他命C+D」每包含有維他命C 1,000mg與維他命D 2,000 IU,是日常維持健康的便利選擇。
重點整理
紫外線並非全然有害,關鍵在於掌握「適度曝曬+有效防護」的平衡。由於現代人多有維他命D不足的隱憂,若你平時少有日曬、不確定身體狀況,不妨先透過醫療檢測確認血中維他命D濃度,再針對結果制定保養與補充計畫,讓美肌與健康兼得。
橋本知子醫師
臨床分子營養醫學認證指導醫、高劑量維他命C點滴療法認證醫師。因自身罹患乳癌契機,開始深入研究分子營養學,並在診所中進行相關檢測與諮詢,專注於協助尚未達到臨床疾病診斷標準、但長期有身體不適的患者改善健康。
#Lypoc #微脂體 #脂質體 #高濃度#維他命C#維他命 #維生素 #維生素C #保健 #保健品 #健康 #健康秘訣 #維他命D #維生素D
・原文出處:https://lypo-c.shop/pages/magazine/13656
・相關文章:https://qdwod79ylx14czc6-84468203797.shopifypreview.com/blogs/magazine/articles?preview_key=f723a3edebc8fbd66b191fe23e2f66b4